LR 串联电路
LR Series Circuit
所有的线圈、感性器件、扼流圈与变压器在其自身周围都会产生磁场,可将其视为由一个电感(L)与一个电阻(R)串联组成,形成一个 LR 串联电路。
感性线圈与电磁铁(solenoid)并非纯粹的感性器件,而是由一个电感与一个电阻连接在一起,构成一个基本的 LR 串联电路。
在本节关于电感的第一篇教程中,我们曾简要讨论过电感的时间常数,指出流经电感的电流不可能瞬间变化,而是以由感性线圈内部自感反电动势(back-emf)决定的恒定速率增加。
换句话说,电路中的电感会对流过它的电流 i 的变化产生阻碍。虽然这完全正确,但当时我们假设的是理想电感——其线圈绕组不含任何电阻或电容。
然而在现实中,“所有”的线圈——无论是扼流圈、螺线管、电磁继电器,还是任何绕制元件——都会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电阻(无论多小)。这是因为用于绕制线圈的导线(通常为铜线)本身具有电阻值。
因此,出于工程上的实际目的,我们可以把一个简单线圈视为一个“电感” L 与一个“电阻” R 串联。换言之,构成一个 LR 串联电路。
一个 LR 串联电路基本上由一个电感(电感量为 L)与一个电阻(电阻为 R)串联而成。这里的电阻 R 是构成电感线圈的导线匝(或回路)的直流(DC)电阻值。请考虑下图所示的 LR 串联电路。
The LR Series Circuit
上面的 LR 串联电路接在一个恒定电压源(电池)与一个开关两端。设开关 S 在 t=0 之前保持断开,且在 t=0 闭合后一直保持闭合,从而产生一个“阶跃响应(step response)”类型的电压输入。电流 i 开始在电路中流动,但不会迅速上升到其最大值 I_{\max},该最大值由欧姆定律中的比值 V/R 决定。
这种受限效应源于电感中自感电动势(由磁通增长产生,楞次定律)的存在。经过一段时间后,电压源对自感电动势的影响被抵消,电流趋于恒定,感生电流与磁场(随时间变化部分)减小为零。
我们可以使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(KVL)来表示电路各处的电压降,并据此推导电流的表达式。
KVL 给出:
电阻 R 上的电压降为(欧姆定律):
电感 L 上的电压降为我们熟悉的表达式:
于是,该 LR 串联电路各处电压降的最终关系式为:
由此可见,电阻上的电压降取决于电流 i,而电感上的电压降取决于电流变化率 \dfrac{di}{dt}。当 t=0 时电流为零(i=0),上式亦是一阶微分方程,可据此写出任意时刻的电流表达式。
Expression for the Current in an LR Series Circuit
其中:
V 的单位为伏特(\mathrm{V});
R 的单位为欧姆(\Omega);
L 的单位为亨利(\mathrm{H});
t 的单位为秒(\mathrm{s});
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, e \approx 2.71828。
LR 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(\tau)为 \displaystyle \tau=\frac{L}{R},其中 \displaystyle \frac{V}{R} 表示在经历五个时间常数之后的最终稳态电流值。当地流在 5\tau 处达到该最大稳态值时,线圈的电感“好像”已经降为零,更像是一个短路,被有效地从电路中“移除”。
因此,流过线圈的电流仅由线圈绕组的欧姆电阻所限制。电流增长的图形表示(体现电路的电压/时间特性)可表示为:
暂态特性曲线
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Curves
由于电阻上的电压降 V_R 等于 I\cdot R(欧姆定律),它将与电流具有相同的指数增长趋势和曲线形状。然而,电感上的电压降 V_L 将等于: V\,e^{-Rt/L}。因此,在 t=0(或开关刚闭合时),电感两端的电压 V_L 的初值等于电池电压,随后按指数规律衰减至零,如上图曲线所示。
LR 串联电路中电流达到最大稳态值所需的时间大约等于 5 个时间常数,即 5\tau。该时间常数 \tau 以秒为单位,由下式给出: \tau=\frac{L}{R},其中 R 为电阻的欧姆值, L 为电感的亨利值。这就构成了一个 RL 充电电路的基础,其中 5\tau 也可以理解为 “ 5\cdot(L/R)” 或电路的暂态时间。
任何感性电路的暂态时间由电感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决定。例如,在电阻取固定值的情况下,电感越大,暂态时间越慢,因此 LR 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越长。同样地,在电感取固定值的情况下,电阻越小,暂态时间越长。
然而,当电感固定时,增大电阻会使暂态时间、也即时间常数变短。这是因为随着电阻增大,电路的电阻性占比越来越高,相比之下电感的作用可忽略不计。如果电阻值相对于电感足够大,则暂态时间将被有效地缩短到几乎为零。
教程示例 No.1
一个线圈的电感为 40\,\mathrm{mH},电阻为 2\,\Omega,将它们连接成一个 LR 串联电路,并接到 20\,\mathrm{V} 的直流电源上。
a) 电流的最终稳态值为多少?
b) 该 RL 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为多少?
c) 该 RL 串联电路的暂态时间为多少?
d) 在 10\,\mathrm{ms} 后的感应电动势数值为多少?
e) 开关闭合后一个时间常数时的电路电流为多少?
该电路的时间常数 \tau 在问题 (b) 中计算为 20\,\mathrm{ms},于是该时刻的电流如上所示。
你可能已经注意到,问题 (e) 的答案 6.32\,\mathrm{A}(一个时间常数处)等于最终稳态电流 10\,\mathrm{A} 的 63.2\%。这个 63.2\% 或 0.632\times I_{\max} 的数值也与上面的暂态曲线相对应。
LR 串联电路中的功率
由上可知,电压源向电路提供功率的瞬时速率为:
电阻以热的形式耗散功率的瞬时速率为:
电感以磁势能形式存储能量的速率为:
于是,对 RL 串联电路,将电压方程两边同乘以电流 i,可得电路总功率:
其中,第一项 i^{2}R 表示电阻以热形式耗散的功率,第二项 L\,i\,\dfrac{di}{dt} 表示电感吸收/释放的功率,即其磁能对应的功率项。
附录
LR电路电流表达式推导
下面给出 \displaystyle I(t)=\frac{V}{R}\!\left(1-e^{-Rt/L}\right) 的一步步推导(阶跃电压 V、零初始电流):
1) 建立微分方程(KVL)
对 LR 串联电路(电阻 R 与电感 L 串联),在 t=0 时刻闭合开关并加上恒定电压 V(单位阶跃),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给出
整理为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:
初始条件:由于电感电流不能突变,且闭合前电路断开,故
2) 线性方程通法(积分因子)
积分因子取
两边同乘 \mu(t):
左边是导数的乘积公式:
两边从 0 到 t 积分:
代入 i(0)=0 并计算积分:
故
两边同除 e^{(R/L)t}:
3) 以时间常数表示
定义时间常数 \displaystyle \tau=\frac{L}{R},则
4) 验证(代回原方程)
代入 Ri+L\,di/dt:
与右端恒压相等,成立;并且 i(0)=0,\ i(\infty)=V/R 符合物理直觉。
扩展(一般初值) 若初始电流为 i(0)=i_0(而非 0),同法可得
这就是一阶电路的通解形式: 终值 +(初值−终值)\times 指数衰减。
LR电路电流表达式推导(欧拉公式推导)
由 KVL:
1) 齐次解
令 i_h=C\,e^{st}(用欧拉思路,指数是线性常系数方程的本征函数):
故
2) 特解
右端为常数,取常数特解 i_p=I_0:
3) 通解与初值
用 i(0)=0 求 C: 0=\frac{V}{R}+C\Rightarrow C=-\frac{V}{R}。 于是
4) 顺带给出端口电压
其中 \tau=\dfrac{L}{R}。
要点:指数函数 e^{st}(由欧拉公式 e^{j\theta}=\cos\theta+j\sin\theta 推广)是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的特征解,先解齐次得到衰减指数,再配一个常数特解,最后用初值定系数,过程最短最直观。
电路中的暂态和稳态
(1)概念与术语 “暂态”(transient)是指电路在外部激励或电路拓扑发生突变(如合闸、断开、切换源)后,状态量(电压/电流)由原先工况过渡到新工况的过程;“稳态”(steady state)是指暂态过程结束后的长期状态。对直流激励,稳态常表现为常值;对周期激励(如正弦或周期开关),稳态常表现为周期稳态,即波形按周期 T 重复: x(t+T)=x(t)。
(2)数学表述与分解 在线性时不变(LTI)电路中,任一状态量 x(t) 的解可分解为
其中 x_{\text{tran}}(t) 为自然响应(齐次解),由初始条件与电路极点决定; x_{\text{ss}}(t) 为强迫响应(特解),由外部激励 f(t) 与网络函数决定。常见地,
即当所有极点实部为负时,暂态项指数衰减并最终消失,电路进入稳态。
(3)直流阶跃激励下的典型性质
电容在直流稳态相当于开路:i_C=C\,\dfrac{dv_C}{dt}\to 0。
电感在直流稳态相当于短路:v_L=L\,\dfrac{di_L}{dt}\to 0。 以一阶电路为例: RC 充电(阶跃 V)
RL 充电(阶跃 V)
上式中指数项即为暂态,自然衰减;常值项即为稳态(直流时 \displaystyle i_{L,\infty}=\frac{V}{R}、\displaystyle v_{C,\infty}=V)。
(4)正弦稳态(AC) 若激励为 f(t)=\Re\{F e^{j\omega t}\},则稳态响应
幅值与相位由网络函数 H(j\omega) 决定;暂态仍由 e^{s_k t} 给出并随时间消失。正弦稳态分析常用相量法。
(5)时间常数与“ 5\tau”准则 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定义为
在阶跃响应中,偏离终值的误差按 e^{-t/\tau} 衰减:
t=\tau 时,尚存 e^{-1}\approx 36.8\% 的误差,即达到终值的 63.2\%;
t\approx 5\tau 时,误差 \approx 0.67\%,工程上可视为进入稳态。 高阶系统可用主导极点近似,取 \tau_{\text{dom}}=1/|\Re\{s_{\text{dom}}\}| 估算过渡速度。
(6)工程判据与常见检查
直流稳态判据: L 上 v_L=L\,\dfrac{di}{dt}\approx 0, C 上 i_C=C\,\dfrac{dv}{dt}\approx 0。
周期稳态判据: x(t+T)=x(t);能量在各周期内收支平衡。
误差阈值法:当 \big|x_{\text{tran}}(t)\big|\le \varepsilon\,\big|x_{\text{ss}}\big|(如 \varepsilon=1\%)即可认为进入稳态,对一阶近似 t\ge \ln(1/\varepsilon)\,\tau。
(7)物理解读与注意事项
“电感在稳态等效短路”“电容在稳态等效开路”只适用于直流稳态;在有频率成分或开关边沿存在时, di/dt、 dv/dt 不为零,储能元件仍显著作用。
对固定 L,增大 R 会缩短 \tau=L/R,暂态更快结束;对固定 R,增大 L 会拉长暂态。
本小节给出了暂态与稳态的严格定义、数学分解、典型公式与判据,便于在后续章节中对 RC、RL、RLC 以及周期开关电路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。
单词表
公式总结
声明
本文翻译自 electronics-tutorials
本文仅供学习,禁止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。